作为曾经的华南最大车企集团,广汽20年来首次出现亏损,让外界对其充满忧虑。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,公开反思犯下的战略错误,想吃两颗后悔药。

手胀是什么原因
百度 在生态评估方面:从“阿玛斯号”到“德翔台北号”海洋污染事件中,凸显了海洋生态体系关联复杂。
作为广州汽车产业的支柱,广汽几十年来屹立不倒,长期都是华南最大汽车集团。然而2025广汽业绩预告,却如同拿到了一份病危通知单。数据显示,今年上半年广汽集团,预计当期归母净利润亏损18.2亿元-26亿元,扣非净利润亏损21.2亿元-32亿元。需要特别说明的是,这是广汽自2005年有公开以及披露20年以来,首次出现中期亏损。在行业进入深度洗牌期的当下,广汽由盈转亏的态势,令人无比担忧。

从年赚超百亿的“超级印钞机”,到深陷亏损泥潭,广汽拐点似乎已现。而且,广汽经营状况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。今年一季度,广汽亏损7.3亿元,预示着第二季度亏损规模进一步扩大至11.3亿元至18.7亿元。事实上,广汽颓势去年就非常明显了。2024年,广汽集团销量不升反降,大减20%至200万辆,一夜回到七年前。同期,广汽归母净利润锐减81.4%,只剩下8.24亿元;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,巨亏43.51亿元,同比暴跌221.8%。
2. 后悔错过增程和插混
广汽由盛转衰,有很多原因,例如其深度依赖的合资品牌——广丰和广本每况愈下,自主品牌——传祺和埃安又撑不起重担。当然,还有战略误判的深层次原因。近日,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表示:“当年我们对客户的里程焦虑把握不够精准,认为增程和插电技术是过渡路线,没有抓住这些年增程插混技术高速发展的机遇。”这种掌舵人公开反思错误,在汽车江湖海真不多见。
![]()
业内理想是第一个扛起增程大旗的车企,为此没少被行业鄙视。但是如今的理想,在中高端新能源市场,牢牢占据一席之地,成为继特斯拉、比亚迪之后第三个实现盈利的新能源车企。至于插混产品,则是比亚迪彻底引爆,从而一举坐上全球新能源销冠宝座。广汽集团旗下的埃安,主要聚焦纯电,没有增程和插混产品。而今冯兴亚想吃后悔药,将开发多款增程和插混车,利润昊铂HL增程版。然而,广汽这张旧船票,还赶得上行业最后一班车吗?
3. 后悔当年看不起华为
冯兴亚想吃的另一个后悔药,就是与华为的合作和绑定。2019年,广汽拒绝了华为,原因是认为华为太强势、产品报价太高。例如当时的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曾表示:“华为是大牌的供应商,它的价格比较高。我们想跟华为合作,会发觉基本上没有议价的可能。”2023年,广汽第二次拒绝华为,宣布将AH8项目开发策略,从原来的与华为联合开发,转变为自主研发。显然,这个时候,广汽最多只是把华为当做零件供应商。
![]()
实际上,那个时候广汽从上到下没有几个看好华为汽车业务的。例如前广汽副董事长袁仲荣曾言:“华为车机是不错的,但车没造好,因为找了小康,小康是造低端车的。”袁仲荣的言论,很能代表广汽当时对华为的看法。结果呢?与华为深度绑定的赛力斯(小康)大放异彩。依靠问界系列的爆卖,赛力斯今年上半年预计净赚30亿元。从市值上来看,赛力斯已经成为中国第三大车企,仅次于小米和比亚迪,是广汽的两三倍。
![]()
巨大的销量和业绩压力之下,广汽不得不转向,从“看不上”华为到“巴结”华为。冯兴亚飞往深圳密会任正非,广汽与华为合作成立新品牌——华望,希望以此提振广汽新能源业务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华为目前深度绑定的已有问界、智界、享界、尊界、尚界,紧密合作的还有长安阿维塔、东风岚图、北极极狐等。广汽的华望车型姗姗来迟,还能享受到多少华为汽车标签的红利呢?广汽的这款后悔药,不知道有没有效果。